热文推荐古代天灾:乱世独自逃荒日常宋清绫:结局+番外精编之作
编辑:xiaohua更新时间:2025-07-09 11:26

古代天灾:乱世独自逃荒日常小说免费
写的是真的好,作者宋清绫文笔犀利,情节引人入胜,代入感跟强,《古代天灾:乱世独自逃荒日常小说免费阅读》是非常棒的一本书!
作者:宋清绫 状态:已完结
类型:悬疑
|一大块的狼肉熊肉分别切小,剁成肉蓉。野生动物的肉质没那么好,腥味大,她往肉馅里加入茅草根粉,适量酒,提前备好的粗姜丝加水,制成姜水,分几次倒进去搅拌。姜水用完,姜剁成蓉放进去,最后肉馅拌成黏黏的状态,调味只加了盐。条件有限。姜是她跟商队的人换来的。商队常年走南闯北,每次出门都会备足姜,姜的用途多,可煮食物去腥,下雨天受寒了可驱寒。肉馅占用四个木盆,那边揉好的面因为天热,自带一点发酵作用,有点发酵了
精彩章节
一大块的狼肉熊肉分别切小,剁成肉蓉。
野生动物的肉质没那么好,腥味大,她往肉馅里加入茅草根粉,适量酒,提前备好的粗姜丝加水,制成姜水,分几次倒进去搅拌。
姜水用完,姜剁成蓉放进去,最后肉馅拌成黏黏的状态,调味只加了盐。
条件有限。
姜是她跟商队的人换来的。
商队常年走南闯北,每次出门都会备足姜,姜的用途多,可煮食物去腥,下雨天受寒了可驱寒。
肉馅占用四个木盆,那边揉好的面因为天热,自带一点发酵作用,有点发酵了,一拉扯,撕开的面里有微小泡泡。
面都放在一张大桌子上的,上面有砧板和刀,砧板上撒一些白面防粘连,扯一团和好的面搓成长条的剂子,切成一块块的。
切块的面用干净的粗木棍擀,擀好一张丢出一个,不一会儿,擀出了很多。
一下子不能擀多了,怕粘连在一起,她擀好一些就赶紧包肉馅,一个个成型完美的包子做好了,全放进竹制的蒸笼里。
前世,她没什么别的爱好,喜欢吃和研究各种美食,平时有一周去超市大采购一次的习惯,喜欢囤够食物放在家里,这一习惯让她在前世末世前期度过了一段不用挨饿的日子。
肉包子包完,她肚子饿得咕咕叫,红糖馒头还没搓,搓了一些先蒸上。
蒸的过程中她接着搓馒头。
两刻多钟后,包子馒头熟了,有肉的香味和馒头的香甜味。
怕味道飘散出去,确认熟了,留几个晚上吃,其余的全倒进干净铁锅里,收进空间。
饿得不行,她拿起一个放得温热的肉包,白白胖胖的包子比拳头大,吹了吹,一口咬下去,面皮还算柔软,肉馅没有腥味,说不上好吃,也说不上难吃,有肉汁,味道比肉馅好吃。
她吃了三个肉包,还吃了一个馒头,吃饱了。
打着有肉香的饱嗝,她接着搓馒头,蒸肉包馒头,数量多,蒸了好几次。
一番忙活下来,收获八十多个肉包,五十多个馒头,她累得腰酸背痛,桌上一团乱,掉在上面的白面小心收集起来,不能浪费。
今天太晚了,过后几天的晚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做一些窝窝头和肉干,明天晚上她打算研究一下硝石制冰。
真想早点喝上冰水。
收拾好,她挑破脚底的水泡,抹上药膏,带着疲惫,闻着头油的臭味入睡。
次日,天微亮,她醒了,凭着强大的意志力起来空腹锻炼了半个时辰,看着天亮了,吃了早饭启程。
今天的白天亦是没遇到人。
按理来说不应该会这样,她摸不着头绪,只能往后走走看看是什么情况了。
希望不是什么坏事。
又到了傍晚,晚饭她吃的包子,吃完开始捣鼓硝石,硝石是一块块的晶体,得弄碎,放进石槽里用铁锤砸。
硝石砸好,还得找两个一大一小的容器,她从空间里翻找一个大铁锅和小一些但深的陶锅。
陶锅直径有三十多厘米左右,大铁锅的直径有六十多厘米。
小陶锅放入凉白开备用。
硝石粉跟水按照比例兑成硝石水,前世她做过,有经验,熟练的按照一公斤水放三四百多克的硝石粉,确保在正常浓度。
大铁锅的容量不小,她弄了一桶半的硝石水,捡根木棍将硝石水充分搅匀,搅拌的时候,里面的成分在溶解,水温会慢慢降下来,搅得差不多了,再倒进大铁锅。
放了硝石水的铁锅里放四根木棍,搭成井字形,小陶锅放在上面,确保锅悬浮在铁锅中间,放好了找个大盖子盖起来。
两刻钟后,她手摸外层大锅,有一层浅浅白白的霜了,摸着冰冰凉凉的,可舒服了。
过了会儿,看着冰霜又厚了一点,她掐着时间揭盖,打开的一瞬间,一股清凉之感带着潮意扑面而来,没忍住,喟叹了一声。
高温带来的燥热随之减少了一些。
陶锅里有清晰可见白色的冰晶,双手把它端出来,指间冰凉。
陶锅倾斜放在木桌边缘,她一只手抓着锅,一手拿铁锤子轻轻敲了敲陶锅外围各处,里面的冰块脱模掉到下面专门用来接冰的大缸里。
当啷,冰块掉进缸子里发出清脆响声,悦耳极了。
她往陶锅里重新添了凉白开,放进大铁锅,而铁锅里的硝石水浓度也降下来了,添些硝石粉进去。
直到睡觉前,她一直在制冰,忙碌一个半时辰的时间,最终得到半缸冰。
冰好是好,就是做起来太费水了。
半缸冰用掉两缸多的水。
这些冰得省着用,短期内不会再制了。
不过硝石水能循环利用,可以把水汽烧干,没了水的硝石会结成晶体。
这次使用过的硝石水她放在空间的,等后面量多了再一起烧。
她强忍住没弄冰水喝,明儿赶路了再弄些进水囊里。
红糖没了,她只能往水里弄点盐,比白水强。
此后四天,宋清绫白天赶路,傍晚休整之时陆续做熟食,最后一点灰灰菜做成的玉米面窝窝头,共做了七十多个,狼肉熊肉做成的肉干。
准备充足后,她加快脚速赶路。
又是两天后,她终于在林子里看到人了。
遇到的是一家六口,四男两女,都是成年人。
宋清绫搞不清楚林子里是什么情况,特意找他们打听。
“大哥婶子,我是从别的地方逃难过来的,你们也是吗?”
打听之前先套热乎,引起共鸣。
当中一个浓眉大眼的男人说:“是嘞,小哥,你从哪儿来的,是不是从梧桐县来的?”
宋清绫敏锐地察觉到他说了梧桐县之后,他们所有人的眼神都变了,变得古怪。
“我经过了梧桐县,人多,挤不进去,我是从和丰县过来的。”她说得目光坦然。
有人不相信,反问道:“真的?”
她点头,“是啊,我跟家人走散了,半道听说梧桐县不仅接收难民,还发放粮和肉,可惜我孤身一人,挤不过那些人,连城门都没挨着过。”
见她这么说,一个单眼皮的妇人如释重负,走上前两步,笑吟吟说:“小哥你无需自伤,相反,你该庆幸,还好没有去到梧桐县。”
宋清绫虽然心底隐约猜到了什么,但还是装作好奇地问道:“这位婶子,此话何解?”